郑鸿英(右)为毛成芬将手表上的年轻老人时间设置成语音播报,方便老人看时间
郑鸿英,帮助女,老老61岁,人邻荥经县严道镇城南社区居民。居变获2018年3月四川好人。成贴
2014年冬天,心人残疾老人毛成芬因配合“4·20”灾后重建拆迁安置工作,年轻老人搬至城南社区并租住在郑鸿英家附近。帮助郑鸿英看到独居的老老毛成芬身患残疾,心生怜悯,人邻主动帮助毛成芬解决日常生活难题。居变一来二去,成贴郑鸿英从邻居变成了老人的心人贴心人,照料起她的年轻老人日常生活。
远亲不如近邻
困难时刻伸援手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刚到郑鸿英家门口,热情的招呼声扑面而来,一口地道的荥经话,浓厚又嘹亮。
郑鸿英留着一头干练的短发,眼睛弯弯,黑色的眼眸里发出笑盈盈的光。她身材矮小却很精干,步伐轻盈急促。如果本人不说,大家很难猜出,眼前这位主人公已经61岁了。
与她外貌一样年轻的,是她那颗助人为乐的心。郑鸿英说自己是“年轻老人”,所以有的是力气帮助身边的“老老人”。
郑鸿英与毛成芬的结缘,要回溯到2014年。
历经“4·20”芦山强烈地震,荥经县不少区域规划重建。为了配合重建工作,年过八旬的毛成芬主动搬迁,把家安置在城南社区,成为了郑鸿英的邻居。
老伴过世、膝下无子、离别故居,毛成芬仿佛背负着世间最沉重的苦闷与悲伤。而这种悲伤之情,在冬季来得更为猛烈。
2014年冬季的一个下午,老人午睡起床,准备做晚饭,但炉灶里的蜂窝煤熄灭了。回看冰冷孤寂的房间,这位80岁的老人心里有说不尽的悲伤,坐在家门口呜呜呜地哭了起来。老人一边呜咽,一边念叨着过世的老伴儿。
此时,郑鸿英恰好路过,在她身边坐了下来,仔细地询问原委。
“老人最怕孤独,远亲不如近邻,作为邻居应该尽力给她带来温暖。”郑鸿英回忆起那一刻自己的想法。
其实,在此之前,郑鸿英与毛成芬打过几次招呼,她还一直在关注这位沉默寡言的邻居,由于城市居住环境相对封闭,秉着尊重的理念,郑鸿英一直没有当面仔细询问老人的处境。
如今,在老人喃喃的话语中,郑鸿英了解到了老人的不易,向她表示,如果老人不嫌弃,就把自己当成一个亲人,没事常走动,有需要就招呼一声。
当天,郑鸿英麻利地帮助毛成芬生火做饭。热腾腾的可口饭菜吃在嘴里,毛成芬破涕而笑。
帮助不间断
邻里情升华为亲情
第二天早上,毛成芬吃过早饭,准备出门买菜。由于腿脚残疾,加之年事已高,每一次出门回家上下楼梯,对毛成芬来说,都是一次折磨。
正在毛成芬唉声叹气的时候,门外响起了清脆的敲门声:“毛嬢嬢,今天吃啥子菜,我正好去菜市,一路带回来。”
毛成芬蹒跚着走到门边,打开房门的一刹那,看着一脸明媚的郑鸿英,老人的脸上也浮起了久违的笑容。
“她还要接孙子,给家头整饭,我们非亲非故的,哪里经常顾得上我嘛。”毛成芬说邻居郑鸿英的好意她心领了,但从未奢望过郑鸿英会一直帮助自己。
然而,郑鸿英的帮助从开始就一直持续到现在。
郑鸿英对毛成芬的帮助不单是做顺便的事,还做了很多“故意”的事。
毛成芬身体不好,每到换季会患上呼吸道疾病,郑鸿英便扶着她慢慢地走去附近的医院,帮助毛成芬排队、挂号、取药。
毛成芬家没有洗衣机,秋冬季节天气转凉,衣服加厚,老人只能徒手在冷水中洗厚衣服。郑鸿英主动揽下了帮毛成芬洗衣服、洗被子的活路,尽量让老人过得轻松。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郑鸿英帮助毛成芬走过了三个年头。在街道、社区干部眼中,毛成芬这几年变化极大,从刚搬来时的沉默寡言、自怨自艾,变得开朗起来,精神面貌也越来越好。
邻里之间也把郑鸿英的热心看在眼里,有人问她做这些事就没图过回报吗?郑鸿英说,左邻右舍伸出手帮一把,看着他人的生活快乐了,自己的心情也会跟着畅快。
在帮人之余,郑鸿英也有着自己“自私”的打算,她希望做一个乐于助人、受他人欢迎的人,给自己的儿孙树立一个好榜样。
“我文化不高,道理讲不好,自己用行动做给后辈看,希望他们在生活中常常帮助他人,在关键时刻也能得到他人的帮助。”
郑鸿英的举动影响着城南社区的居民,不少人加入了社区志愿者队伍,周围邻居也纷纷行动起来,帮助身边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
点评:播下一粒助人为乐的种子,收获一颗温馨的果实。在日常生活中,心中装着他人,便会自然而然地为他人着想。当人人都把助人为乐变成一种习惯,社会将处处传递着感动你我的温暖。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杨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