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劃建议提出,融通人支持北京、发展上海、打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体制冷民认为,壁垒与京沪两大传统科创中心相比,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的流动优势、劣势都十分明显。融通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优势是开放程度高、包容度强,打破更加强调产业的体制融通和市场的对接,科研体制机制更加灵活;劣势是壁垒属於后发建设的科创中心,国家科技资源布局偏弱,加强传统科研体量不大。流动
冷民介绍,融通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劃纲要》出台两年以来,中国科学院作为战略科研力量的“国家队”非常重视,一方面增强研究机构、学科相关的力量布局,另一方面通过广州南沙科学城、深圳光明科学城和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的建设搭建起国际科创中心的平台。
谈及京、沪、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创新中心定位的问题,冷民表示,科学问题很难通过人为干预进行分别,大家都在抢更好的赛道,不可能放弃前沿课题,竞争是客观存在。不过,这种良性的竞争,正是激发中国科技创新的动能之一。在与香港科学界的沟通交流中,冷民能够感受到两地强烈的愿望。他表示,目前的政策已没有障碍,各种融通三地的细节也不断在细化,可以预见的是,曾经三地科创合作的阻碍将越来越少。
不过,冷民也提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虽然平台建设发展很快,但仍需加快吸引人才的速度。内地其他省市的科技创新体制仍存在流通性较低的问题,大湾区如果想吸引更多人才,需要进一步细化人才政策。对於科技人才体制的改革,还需要通过各种政策的引导,突破原有的体制壁垒,让人才自由流动起来,才能发挥真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