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听见我说话吗?探索”“能。我这手指术后已经4个月了。鉴定距离”“你的新模现服手指只能弯曲到这个程度吗?”……几天前,一场特殊劳动能力鉴定在市人民医院大兴院区进行。式实
与以往不同的探索是,这次工伤职工没有来到现场,鉴定距离而是新模现服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我市人社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式实创新思维,探索积极探索研究新情况下的鉴定距离劳动能力鉴定案件评审工作,开辟线上线下“绿色通道”,新模现服实实在在解决工伤职工实际困难。式实
视频面鉴 开启新模式
进行线上劳动能力鉴定的探索工伤职工名叫顾小稳,家住江苏省泰兴市。鉴定距离
去年底,新模现服顾小稳在石棉县一建筑工地受伤,手指粉碎性骨折。当时临近春节,顾小稳手术后直接回到老家,因为种种原因,劳动能力鉴定一再被耽误。
我市积极开展线上劳动能力鉴定工作
“受伤职工心急,企业也想快点通过鉴定,好为他提供补偿,缓解其经济压力。”市人社局工伤保险科负责人胡国仓表示,为了工伤职工尽快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线上面鉴成了最有效的办法。
几天前,在征得用人单位和本人同意后,咨询了劳动能力鉴定医疗专家,在实际操作可行的情况下,顾小稳接受了线上劳动能力鉴定。
当天,顾小稳与工作人员提前几分钟接通了视频电话,劳动能力鉴定医疗专家通过术后伤口观察、恢复情况问诊、查阅病史资料等方式进行远程查体,鉴定全过程同步记录。5分钟就结束了顾小稳的线上劳动能力鉴定。
“线上劳动能力鉴定太方便了,既节约了时间,又节约了路费。”顾小稳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
现阶段,工伤职工劳动能力视频面鉴只能进行简单的鉴定。“下一步,我们将加强线上面鉴的可行性,逐步增加线上面鉴次数,争取每月都有线上面鉴。”胡国仓表示,人社部门将根据实际情况,最大限度保证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合法性、准确性、权威性。
精准服务 实现“零差评”
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客观公正,不仅关系到鉴定工作的权威性和基金安全,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群众利益。为了确保鉴定更精准,我市按批次将劳动能力鉴定案件评审分为普通、重点、疑难3类。
“将条款清晰的案件作为普通类,进行简易程序评审,由参加评审的医疗专家根据医检资料,结合临床经验,对标劳动能力鉴定标准进行会诊,确定伤(病)残等级。”胡国仓介绍,将尘肺病、眼科疾病、听力、精神疾病、智力障碍程度和申请护理依赖等案件作为重点类,进行统一医检。
同时,为患有精神疾病和全瘫等不适合集中面鉴的工伤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实施上门面鉴服务。
此外,市劳动能力鉴定中心还会将评审会上难以下达准确结论的特殊案件,及时报省劳动能力鉴定中心进行分析研判,与医疗专家商定后,出具最终评审结论,让用人单位和鉴定对象“少跑路或不跑路”。
得益于上述系列措施,我市劳动能力鉴定一直处于“零差评”状态。“刚刚开启的线上面鉴模式,会让我市的劳动能力鉴定水平更上一层楼。”对于新模式的探索,胡国仓充满信心。
今年以来,我市共鉴定三批次共计138人,其中工伤鉴定130人,因病8人,上门面鉴2人,视频面鉴5人。
记者 郑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