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工作人员向老年群体普及理财知识
眼下,理财理财养老观念已深入不少老年人心里,养老许多老年人也开始涉足各种理财领域。须谨性投那么老年人适合什么样的慎理理财方式,又该如何守好自己的可少“钱袋子”?
记者调查后了解到,大部分老年人仍偏好安全、理财稳健的养老投资类产品,对结构相对简单的须谨性投金融产品更容易接受。而大部分金融机构也专门针对老年客户,慎理尽可能在符合其风险偏好的可少同时满足其投资需求。不过,理财也有部分老年人有强烈的养老理财愿望,而近年来涉及老年人理财的须谨性投案件纠纷也日益增多。
对此,慎理银行业内人士建议,可少老年人一定要在正规金融营业场所和金融平台上办理业务,不可盲目追求高收益,掉入高息理财的诈骗陷阱。
现状 老年人理财“求稳”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前老年人理财仍追求一个“稳”字,大部分老年人偏向安全、稳健及流动性较好的投资类产品,如国债、银行存款、大额存单、低风险银行理财等,仍是老年人理财的主流选项。
家住市区南二路的退休职工张婆婆说,她一般就选择银行的定期存款,图个踏实稳定和能保值。而另一位65岁的退休教师李琴华也表示,自己的理财方式,以银行低风险理财产品为主,主要靠银行工作人员推荐。
“老年群体普遍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一方面由于收入来源有限,对资金的安全性要求高;另一方面,由于身体、家庭等原因,可能存在突发性资金需求,因此也具备一定资金流动性需求。基于以上特点,老年人更为偏好储蓄存款产品、中短期限保本类或低风险理财产品。”工行雅安分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从产品结构来看,老年客户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他们更偏好结构相对简单的金融产品。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部分老年人也能接受高风险产品。“我理财没什么困难,股票、基金、理财产品都会购买,也基本都能明白产品内容。”今年72岁的陈爷爷表示,自己退休前就经常炒股,有一定理财经验,因此愿意购买部分高风险的金融产品。
举措 推出相应理财产品
为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理财需求,记者了解到,我市多家银行机构已针对老年人推出了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农行雅安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在售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均是较为适合老年人的热销存款类产品,利率较央行基准利率上浮。最低1000元即可购买,存期内支持多次提前支取,相对一般理财产品更为灵活方便。
工行也在产品和服务方面,针对老年客户进行了改进。在产品上,工行针对60岁以上客户提供特色储蓄产品,支持提前支取,产品持有到期还可较同期限央行基准利率一定比例上浮。同时,工行还提供“固收+”产品、理财产品等,分散非系统性投资风险,尽可能在符合老年人风险偏好的同时,满足其投资需求。“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认知能力有所下降,金融机构在向老年人提供服务时需要更耐心,详细解释客户购买或投资产品的风险点,且尽量避免向老年客户宣传较复杂和较高风险的投资产品。”工行雅安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记忆力衰退是老年人难以避免的问题,所以金融机构在为老年客户提供服务时,应及时告知理财产品的变更情况。
采访中,不少银行业内人士认为,相比年轻群体,金融机构对老年人应尽到符合其认知水平的特殊告知义务,并就告知事实留存记录。另外,还应对老年人进行电话回访,给予老年人理解产品内容的考虑期。
风险 警惕深陷“高息陷阱”
“本金安全是第一位的,老年人切不可盲目追求利益,因为高收益往往伴随高风险,甚至可能遇到洗钱、诈骗等金融犯罪活动。”市金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涉及老年人理财的案件数量在不断攀升,除了老年人与银行机构的纠纷外,还涉及老年人参与证券、基金、信托等投资纠纷,且涉案的合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
当下,最普遍也是最能切中老年人“要害”的套路,即“真保本”“高收益”等虚假宣传与承诺。在面对动辄10%甚至20%以上的保本收益宣传时,很多老年人往往就会忽略风险,仅凭对宣传机构的信任作出投资决定。
上述负责人提醒,老年客户一定要在正规金融营业场所和金融平台上办理业务,对于通过网络、微信群和路边主动推荐陌生理财领域相关产品的情况,要格外提高警觉,切勿因高息、熟人等因素落入理财陷阱。
此外,还要识别不法分子的虚假包装。不法分子在冒名出售虚假金融产品骗取资金时,往往会对自身营业场所、机构名称、理财产品进行粉饰和包装,诱骗老年人误以为资金投向了正规的金融产品。所以,老年客户在进行投资理财时,应查验金融机构的金融业务许可证、营业执照等证件,并利用网络、拨打监管机构电话等方式进行核验、咨询。对理财感兴趣的老年人,可适当学习一些金融知识,了解金融市场活动,有助于辨别投资项目可信与否。
工行雅安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金融理财行业日益扩增,理财产品五花八门,建议老年客户慎重购买高收益产品,尽量选择简单易懂的理财产品,购买复杂产品一定要与家人商量。此外,还建议老年客户要根据自身情况,留存一定的流动性资金,可随用随取,以备不时之需。
记者 蒋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