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航(右二)正在就测量数据和大家一起分析
“这条2700米的林区路建成后,一下便盘活了全村近3000亩茶园。道路带”……4月25日,富新雨城区北郊镇林区道路验收现场,希望沿着一条条新挖的林区林区道路前行,便会看到一个个产业被新修的道路带林区路“串”了起来。对此,富新雨城区林业局林政资源科副科长舒航等人皆感慨万千。希望
从2012年开始,林区雨城区以每年新增150公里林区道路的道路带速度推进林业产业发展,挑起林农致富大梁。富新“这些年全区新增林区道路1000多公里,希望实实在在解决了林农产业发展的林区难题。”舒航说,道路带林区道路建设是富新林农的期盼,也是林业工作者的责任。
责任
把路修到最需要的地方
上午9点,太阳已开始炙烤大地,一条600米长的林区道路修建在北郊镇张碗村7组的山梁上,一行人刚爬几步汗水便渗了出来。
“这条路将整个产业带连成一片,形成了一条环线。”林区道路从一片脆红李林地穿过,山脚便是已挂果的500多亩六月雪梨,按照张碗村党支部书记杨海的规划,全村将打造徒步观光和体验式农旅。
“这个坡太陡,容易出交通事故,一定要整改。”刚爬了几步,舒航便指出了道路建设存在的潜在交通风险。
与张碗村一样,北郊镇席草村也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地处城市郊区的优势,将之前的竹产业调整成脆红李、六月雪梨等水果种植业。“我们根据产业调整需要,及时规划林区道路,确保有产业的地方就有路。”席草村党支部书记杨全郎说,今年席草村9组申报了3000米林区道路,建成后全村林区道路将超过10000米。
北郊镇永兴村背靠蒙顶山,海拔、土壤、气候条件都非常适宜茶叶种植。站在席草村远眺,一条新修的林区道路将整个茶园贯穿,并与蒙陇路形成一条环线。“这条路一下把全村近3000亩茶园都串了起来,彻底解决了茶叶发展的交通难题。”北郊镇永兴村4组组长周定志说。
永兴村村民不仅依靠茶叶种植谋生,一些村民还利用自然风景好的优势发展农家乐。茶叶、脆红李、六月雪梨……无论是农业产业发展,还是走农旅融合之路,基础设施建设都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近年来,雨城区林业局在林区道路建设中,充分考虑各村发展需要,合理配置资源。“要让道路充分发挥作用,就应当把有限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舒航说。
精准
将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
作业规划2700米,行驶记录2300米,手机测量2000米……实际道路到底应该算多少米?
“100米就是4000元补贴,不能亏了村民。”面对三个不同的测量数据,北郊镇林业员许倩对席草村的道路测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张碗村为了尽快将林区道路修通,村民户均集资500元;在之前的村道修建中,永兴村村民人均集资1000多元……雨城区绝大部分地区都是林区,林区道路的修建,对林农发展产业至关重要。近年来,全区类似北郊镇村民一样自发集资修路的故事举不胜举。
“大家都认识到了公路的重要性,积极性便提高了。”许倩说。
近年来,为调动广大村民修建林区道路积极性,雨城区出台了每公里林区道路补贴4万元的惠民政策。
如何让测量的道路更精准?修路补贴既合情又合理?为此,舒航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了几种测量办法,并综合进行测量,确保最终测量的数据精准。
舒航介绍,首先利用卫星地图进行测量,得出第一组数据;然后再步行测量,利用手机记录数据;再次利用行车记录里程表,通过汽车行走的距离得出数据……“有了这些数据支撑,再结合作业规划数据和相应的坡度,最后得出应当补贴的数据。”舒航说。
舒航一行采取复核办法进行重新测量,并对坡度进行合理计算。最后通过复核,大家一致同意,席草村那条林区道路测量结果为2500米。“数据精准不仅不让老百姓吃亏,同时也保证了资金的合理运用。”舒航说,刚才测量的关键是在坡度上,因为连续坡度所以导致了不同方式测量数据误差大,2500米是相对合情合理的数据。
在一行人的忙碌中,三条累计测量不足6000米的路,却让舒航等人耗时半天。“非常敬业。”看着舒航等人湿透的后背,周定志竖起了大拇指。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周代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