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添醋网加油添醋网

泉州海丝非遗展:非遗瑰宝“前世今生”令人称奇

原标题:海丝非遗展:非遗瑰宝“前世今生”令人称奇

非遗瑰宝“前世今生”令人称奇

除了泉州项目,前世今生海丝非遗展其他项目展示今日17时结束

泉州海丝非遗展:非遗瑰宝“前世今生”令人称奇

色彩艳丽的泉州奇尼泊尔唐卡

今天是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泉州展出的最后一天,泉州府文庙、海丝鲤城区文化馆、非遗新门街花灯馆、展非通政巷苏廷玉故居四个展区展出的遗瑰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各非遗代表性项目富集区域、福建省各地市的宝令重要非遗项目均是最后一天与大家见面。

非遗展的前世今生开展时间为每天9时—17时,中午不休息。泉州奇今天白天,海丝四个展区仍将有亚洲、非遗欧洲、展非非洲8个国家、遗瑰11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团队及他们带来的宝令精美展品展出。泉州府文庙惠风堂的前世今生泉州非遗综合展示馆、崇圣祠的德化瓷雕专题馆将继续开放至明年1月3日。

昨日,记者前往几大展区,请部分非遗传承人现身,与大家聊聊这些非遗项目的“前世今生”。

□记者 蔡紫旻/文 林劲峰/图

泉州府文庙展区

各国非遗 一生做好一件事就是最好的传承

府文庙展区内,有来自突尼斯、伊朗、尼泊尔、土耳其、越南、柬埔寨、巴基斯坦等7个国家的非遗项目。这些国家或诞生过古老文明,或与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也成为非遗展一大亮点。

尽管与国内的藏族唐卡同名,本次参展的尼泊尔唐卡,其实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项目传承人乌达亚是尼泊尔国家艺术院的艺术家,他创作的唐卡,是比藏族唐卡更为悠久的baubha。

与国内唐卡相比,baubha在画法和内容上均有不同。唐代,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而除了文成公主之外,松赞干布还有别的妻子,其中就有一位来自尼泊尔的公主——尺真公主。流传于尼泊尔山地的baubha主要以宗教人物为绘画内容,采用天然矿物原料作画,尺真公主将baubha带到了西藏,成为藏族唐卡的前身。随着藏传佛教的发展,唐卡回传到尼泊尔,现在的尼泊尔国内,同时有藏族式样的唐卡和baubha存在。

看到许多参观者停留在画作前,津津有味地欣赏,乌达亚显得很开心。“我从小开始学baubha,现在不断地画baubha,将来也将继续从事这项工作,并通过带学生的方式,让更多人学会这门技艺。”对于他而言,坚持做好一件事,就是最好的传承。

“一生做好一件事”,同样可以用在其他项目传承人身上。尼泊尔的马提拉画家休曼,是这项画技的第三代传人;40岁的越南非遗大师Duc Hieu·Vu,已经钻研金箔贴画技艺21年;巴基斯坦的铸铜雕刻是该国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手工艺人们多为子承父业,代代手口相传,从五六岁学艺,至手艺娴熟后方可自立门户;柬埔寨的传统宫廷礼服,至今仍采用手工制作,华丽的传统花纹、光滑的质感都透出工匠精神。

泉州海丝非遗展:非遗瑰宝“前世今生”令人称奇

栩栩如生的大冶刺绣技艺

新门街花灯馆展区

大冶刺绣 曾随神舟飞船登上太空

大冶刺绣技艺90后传承人彭肖肖被各种精美的刺绣作品环绕着,她身后挂着几幅打籽绣针法绣成的画,若不仔细看,上面颜色丰富、充满光泽感的花瓶,很容易被人误以为是画笔所作。

受母亲影响,彭肖肖和弟弟都选择了艺术专业。先毕业的彭肖肖已经开始与母亲并肩作战,以打籽绣、平针绣、盘金绣等不同针法创作。

“我只是小传承人,我的母亲才是真正的传承大师。”彭肖肖所言非虚,去年,彭肖肖的母亲刘小红创作的刺绣作品《星云之梦》,伴随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这也是我国刺绣作品首次登上太空。“由于时间紧迫,设计方案入选后,母亲作为主绣,闭关绣了整整5天,另外有3位刺绣老师帮忙分线。”由带尾巴的红色星云和一团蓝色星云组成的七彩星云,形成了“60”的字样,象征中国航天事业60年的峥嵘岁月。大冶刺绣升上太空,也让该项技艺的年轻传承人们深感责任重大,“我和弟弟将来都会接好母亲的班。”

楚式漆器 从出土文物中“偷师”失传技艺

楚式漆器髹饰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也是一门从2000多年前闯入当代的古老技艺。传承人之一李立群说,目前家中有三代人同时制作楚式漆器,其中,公公邹德香是国家级传承人,丈夫邹传志是省级传承人。

李立群说,古色古香的楚式漆器不论造型、纹饰还是工艺,都源自2000多年前的楚国。这项盛行于战国时期的技艺,要经过雕、漆、画3个步骤,光是髹漆这一步,就要重复刷漆、自然阴干、水磨这3个过程18次。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湖北的楚王墓中出土大量漆器制品,这些泡在水中的珍贵文物,急需有经验的漆器匠人修复、复制。经过层层选拔,李立群的公公邹德香成为荆州当地入选的四位大师之一。“生漆制成的漆器,有‘干千年,湿万年’的说法,泡在水中木头已软,表面的漆却没有坏,如果贸然拿出水,漆器会缩水损坏。没有人知道该怎么修复、复制,只能隔着水观察它们,找来木头原料不断尝试。”李立群说,邹德香隔着水,花了十年时间研究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方才着手复制、修复文物。

那段经历也让邹德香坚定了重现楚式漆器髹饰技艺的想法,跟着邹德香研究楚王墓出土漆器的邹传志,也加入了传承之路。2011年,邹德香还成功恢复了许多专家认为已经失传的楚式漆器脱胎技术。

通政巷苏廷玉故居展区

广灵剪纸 创新彩色剪纸犹如精美画作

山西广灵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剪纸的三大流派之一,作为中国剪纸的部分申报项目,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与常见的剪纸用剪刀剪裁、以单色为主不同,广灵剪纸采用了刀刻和染色手法,一幅幅上色后的剪纸作品层次丰富,颜色多样,犹如画作。

作为广灵张氏剪纸艺术世家的第四代传人,张多堂现场向记者展示了一幅3.8米长的作品《山西民俗》。为了让剪纸作品更加真实,传承人们创新采用了套层剪纸和多层染色的方法,使人物形态各异、建筑物造型逼真,画面有了立体感,颜色也呈现出不同层次。

泉州海丝非遗展:非遗瑰宝“前世今生”令人称奇

来自天津的毛猴制作技艺

鲤城区文化馆展区

清宫刺绣 宫廷技艺飞入寻常百姓家

大家常常从清宫剧、历史照片中,窥见清代皇帝后妃们那制作精良、别具特色的服饰。在非遗展中,来自河北易县的清宫刺绣技艺,就传承自当年“专供上用”的清代宫廷绣工,也“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代表性传承人王亮说,宫廷手艺流入民间,有一段曲折的故事。如今位于故宫外的南池子,当年在内务府的广储司下设有“绣作”,这一机构里的绣工专门为皇帝、皇后、妃子们服务。慈禧太后还曾经召集大批江南能工巧匠,入京成为皇家御用的绣工。

清朝灭亡之后,许多宫廷艺人流落民间。易县是清代西陵所在地,有部分满人留在当地成为守陵人,而有些无家可归的绣工,就跟着守陵人在易县安家,并组建了“绣院”。宫廷绣工一辈子专精于一种刺绣针法,老艺人在易县招收弟子,把各自的毕生所学传了下来。

在鲤城区文化馆内,王亮向大家展示了一件原样制作的龙袍。“这件龙袍只用了平绣和盘金绣两种针法,但是需要两个人绣一年。”“绣院”经过发展壮大,成为现在的清宫传统文化传承中心,过去的宫廷技艺,也成为民间人人可以接触到的传统技艺。

天津毛猴 巧用中药材 制作百态萌猴

清同治年间,北京“南庆仁堂”药铺配药的小伙计因没伺候好账房先生,挨了一顿臭骂。小伙计怕丢饭碗,只好忍气吞声。他在无聊地摆弄药材时,偶然发现蝉蜕具有某些形象特点,便决定用中药材,塑造一个“账房先生”。就这样,世上第一只萌萌的毛猴诞生了。

毛猴技艺采用中药材辛夷(玉兰花干燥后的花蕊)做猴身,蝉蜕(知了脱下的壳)做猴头和四肢,再以白芨粘合,用猴子代替人的肢体语言,做成千姿百态的艺术品。

天津人任金生对毛猴充满喜爱,对北京毛猴技艺进行一番钻研之后,他将毛猴传统的大长身、小短腿、长尾巴形象变成了无尾毛猴,并在题材上开辟了更多日常生活场景,形成了天津的工艺毛猴技艺。在任金生手中,小小毛猴们有的爱学习,有的在下馆子,有的你侬我侬谈恋爱,有的推着桃子去祝寿……

为了更好传承这项技艺,任金生现在成为大忙人,受邀到天津许多学校传授毛猴制作技巧,并招收徒弟学习。

赞(925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油添醋网 » 泉州海丝非遗展:非遗瑰宝“前世今生”令人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