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城市始于足下。道路
道路是通行一座城市的“血脉”,“血脉”不畅,顺畅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城市
道路交通指示设施,道路承担着维护城市交通秩序、通行确保道路安全畅通、顺畅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城市重要作用,是道路城市交通管理无声的语言。同时,通行在实现通行安全和有序的顺畅前提下,交通指示设施能够在有限的城市道路范围内,充分利用其空间和时间资源,道路达到通行效率的通行最大化。
从去年开始,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三个大队在支队统筹下成立了城区道路交通指示改造工程实施小组(简称:改造实施小组),对雨城中心城区(新城区和老城区)的道路交通指示设施展开拉网大排查,对不合理、不规范、不标准,有缺位缺陷等方面的交通管理设施进行更换更改,补充补齐,并把“以人为本”的现代交通理念贯穿其中,通过精细化设计,从细微处入手等举措,在道路不变的前提下,提升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
据了解,作为雅安市政治、经济、文化、人流、物流等的中心城市,新、老城区有大小道路175条,有交叉路口139个。截至7月10日,交警部门已经重新优化、渠化路口104个,重新安装道路标志标牌1000多套,重新施划路口标线等6万多平方米,使道路交通指示设施更加清晰明了,道路更为顺畅。
改造后的雅州大道与金凤街交叉的十字路口
道路常遇“肠梗阻”
城市道路交通与市民出行息息相关,一直是市民关注的重点民生问题。
“其实,各个时期对道路的需求是不一样。”作为此次改造实施小组的联络员,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副大队长任俊旭说。雨城,曾经的西康省省会,却因经济欠发达,城市居住人口少,城市面积不大,在人稀车少的背景下,城市道路规划自然不会修得太宽,更没有设置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车群体的增加,农村到市区购房居住的家庭增多,导致老城区道路不堪重负,道路“肠梗阻”现象日益突出,有的路段、路口还成为事故多发区。优化城区道路,让出行更顺畅、便捷,成为广大市民的热切期盼。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
2018年初,由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统筹,支队长牵头,三个直属交警大队抽调多名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民警组成了城区道路交通指示改造工程实施小组,本着因地制宜、以人为中心、安全为前提、畅通为目标的宗旨,对包括新城区在内的道路交通标志、标牌、标线、指示灯等交通指示设施是否合理、规范等进行摸底排查,凡不符合现行国家道路交通管理标准、有碍道路畅通的设施,该更换的更换,该增加的增加,该取缔的取缔。
指导施工人员对交叉路口标线进行改划
问症把脉“寻病根”
经过几个月的拉网排查,准确摸清了雨城中心城区路网的结构情况,掌握了各条道路存在的问题。
雨城中心城区(新城区、老城区)拥有道路(包括背街支路)175条,有交叉路口139个,发现明显与国家标准不符的交通管理设施100余处,需要新增、更换、维修、拆除的标志标牌1700多块,其中包括交叉路口标线设置不合理、红绿灯设置时间不合理、指示标牌与地面标线指示错误、老标准与新标准冲突等,虽然这些问题并不是造成“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但也是影响道路通行的隐形“障碍”,尤其会给驾驶员增加负担,因误判或误解遭遇罚单,必须及时清除。
如雅州大道青年路口,划在地面上的标线是左转,但指示标牌上却是直行加左转;市区康藏路高架桥下即二汽服务站丁字路口,设置了2处红绿灯,一组指示直行,一组指示左转,却因两组红绿灯相距太近,导致出城驾驶员来到这里就犯难——究竟哪个红绿灯才是指示方向的红绿灯?
为让改造方案更切合实际,交警部门还把查出的问题摆出来,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广泛征求、听取司机、市民的建议和意见,把好的建议融入改造方案中。
有人说,道路标志标牌不对,更换就行了;地面标线错误,重新划就完了,其实,并非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容易。用任俊旭的话说,需要对每个交叉路口的指示、标牌、标线、距离、方向和施划标准等进行精细化设计、标准化实施。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来不得半点马虎和疏漏。
民警和路面标线施划人员共同测量非机动车过街引导线宽度
依据实情“开良方”
在城市道路中,交叉路口是道路通行能力的最大“瓶颈”,它往往制约着整条道路乃至全路网的服务水平。
如果在饱和交通状态下,一旦交叉路口堵塞,城市路网就会呈现出阶段拥堵状态。城区道路交通指示改造工程实施小组成员们认为,要破解路口“瓶颈”,首先要精准分析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矛盾,制定优化措施,降低单点交通压力,实现路网压力均分;还要合理组织交通流量在交通节点交叉路口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通过拓宽路口增加进口导向车道与出口车道,使之与路段行车道的通行能力相匹配,并在车道渠化上寸土不让,不让路口出现空闲时间和空闲面积,实现道路交通流的压力均分和最大限度使用道路资源。
雅州大道与金凤街交叉的十字路口,就是一处比较典型的例子。任俊旭说,这个路口,此前路口过宽,流量大,且没有对行径方向进行分离,导致通行能力差,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为提升该交叉路口安全、畅通指数,在标线施划上,进行了3次调整。第一次渠化时,对左转、直行、右转进行分离,最大限度确保安全,但分离后问题出现了,排行车道数从原来2条减少至1条,导致车流高峰时段,排行车辆增长,甚至堵到了上游路口,使双路口锁死。
面对这一问题,改造实施小组立即对车流量尤其是高峰时段的车流量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该路口主通道相位上每小时通行车辆1800台(次),饱和车头时距3秒,这就意味着,单条车道的通行能力,理想状态下最大的通行量,每小时不过1200台(次),远达不到1800台(次)的水平。为此,改造实施小组重新调整渠化方案,在高峰时段将左转车道开通为直行车道,并辅以时间段内禁左行驶,这样,高峰时段就有2条直行车道,同时避免了直行、左转相互影响,确保了该路口安全与畅通的有机结合。
指导施工人员对交叉路口标线进行改划
因地制宜“破瓶颈”
在老城区,主干道设置均为双向通行,但因车流量大,道路承载能力基本饱和,一到节假日,经常出现道路拥堵情况。如何缓解老城区车辆通行压力,成为改造实施小组的一项重要任务。
改造实施小组通过对城区支路车流量的分析和评估,采取单循环交通措施,以打通“毛细血管”道路、引导分担主干道车流的方式缓解道路饱和拥堵问题,合理平衡交通供需矛盾。
大众路就是其中之一。经过多方调研,改造实施小组人员发现大众路区域住户多、商铺多,在这条路段停留的车辆也多,该路段虽是双向车道,却因附近区域停车位少,许多车辆选择路边停放,加之又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导致通行困难,会车必堵。久而久之,大众路成为老城区最堵的道路之一,许多驾驶员对该路段避而远之,选择其他道路通行。
为提高大众路的通行能力,6月底,改造实施小组决定将大众路双向通行改为单向通行。这样一来,使大众路、西康路西段、天和路3条单行道,就与八一路河边段、小北街河边段,形成双向互动,组成了河南片区上半段的单向循环组织,让背街支路分担主干道通行的压力。
据了解,截至目前,雨城区老城区已有多条背街支路实行了单向通行措施,并将多出的一侧道路,规划为临时停车位,既让城市“毛细血管”分担主要干道的车流压力,还缓解了城区停车难矛盾,达到一举多得效果。
指导施工人员安装标志标牌
以人为本保安全
城市交通,人身安全和畅通并重,安全是首位。
城市交叉路口既是人、车的聚集点,也是最易发生事故的区域,如何确保路口安全,成为此次改造工程的重点之一。
在老城区,对于部分交叉路口出现机动车道“侵占”非机动车道的问题,也需进行较大范围的调整。如电信大楼交叉路口,从羌江南路开车到电信大楼路口右转往雅安大桥方向行驶,因该路口并未规划非机动车道,导致非机动车过路口时,形成了非机动车、行人与机动车“抢道”的状况,非常危险。在此次改造中,经测算,确定不影响车辆正常通行的情况下,让出一条机动车道,作为非机动车和行人专用通道,保障了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安全。
在解决交叉路口“瓶颈”问题过程中,还将每个路口停止线后移至离斑马线3米以外位置,同时标记“车让人”字样,做到随时提示驾驶员礼让行人,并在斑马线旁专门增设了非机动车通道,彰显交通管理观念的改变——从过去“以车为主”转变为“以人为本”。
此次对新城区和老城区道路交通指示设施的改造,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司机和市民,他们认为,在道路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打出规范标志标牌和标线、挖掘道路潜力的“组合拳”,消除了许多“误区”和“盲点”, 有效缓解城市道路的通行压力,效果好,值得肯定和点赞。
转变观念 适应新需求
采访中,市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一再解读,道路交通是什么,是人与货物的安全、快速、经济地到达。这就意味着,交通是以人为本。然而,过去许多人认为,交通就是保障车辆通行。其实,这个观念并不正确,因为车辆仅是载人出行的一种工具,但人们出行的工具有很多,除私家车外,还有单车、公交、高铁、飞机、轮船等其他交通工具,能够满足人们的近、中、远距离出行需求。
正是大多数人的“交通是保障车辆通行”的观念,忽略了“人”这一主体。因此,许多地方在城市道路设计和建设中,道路修得很宽,却没有给人和非机动车留下专门的通行空间,一定程度上埋下事故祸根。
纵观我市城市道路交通,排开老城区不说,在新城区的道路建设上,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依然缺位,往长远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新城区同样会面临道路饱和的情况。因此,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应当着眼长远,彻底将“以车为主”转变到“以人为本”的观念上来,在道路设计上,要为人和非机动车留足通行空间,解决城市道路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行”的局面,从源头防范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还应在机动车道设置公共交通通道,以大运量、大体量的公共交通方式来缓解民众个性化出行需求与道路通行资源局限的矛盾。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彭加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