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添醋网加油添醋网

科技发展让“朋友圈”不受地域之限

  从茶馆到手机

  科技发展让“朋友圈”不受地域之限

  1978到2018,朋友圈我们的科技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40年,是发展时间长河当中不长的一段;  40年,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受地成就和变化。“朋友圈”从茶馆到手机的朋友圈变化,就是科技日常生活的变化之一。

  曾几何时,发展如果想与朋友见面,受地就约上三五个好友到茶馆,朋友圈在茶香中高谈阔论,科技在各种趣事的发展欢声笑语中让友谊更坚实……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更多的受地朋友交流,仅需在家里发个手机“朋友圈”动态,朋友圈就能引来众多朋友点赞围观以及各种“秀”……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科技我们感受到科技的发展进步和通讯的发达。

  不经意间,我们突然发现,我们的“朋友圈”从茶馆里变到了手机里。

  茶馆:

  曾经的朋友聚会场所

  11月3日午后,阳光正好,在汉源县九襄镇“汉源街”上一个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内,摆放着十几张方桌,老人们正在里面喝茶、下棋、打牌,悠然自得。

  这是九襄“汉源街”上最有名的茶馆,也是当地的文化站,却也是老年人最爱去的地方。

  “现在我们老朋友些聚会,都在这里,既能喝茶,又能聊天!”家住九襄镇共和巷的李明安今年已是70多岁,遇到好天气时,他常会到这个茶馆来见见老朋友,侃侃大山。

  茶馆是爱茶者的乐园,也是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历史十分悠久。中国的茶馆由来已久,据记载两晋时已有了茶馆。

  实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起,茶馆就是最常见的“朋友圈”。

  一到下班时间或是周末时,几个友人相约去茶馆,一起天南海北,一起分享近期的工作或是生活的点滴……

  友谊在茶馆里得到升华和加固。

  “我们的顾客一直没变,变的是顾客们的年纪!”曹启东是茶馆的主人,看着一个个年轻人变成老人,也看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心里也很高兴。

  曹启东自1979年退休后,从汉源富林镇搬到这里,一住就是40个春秋。

  40年来,这里一直是茶馆,也一直是当地人的乐园。

  近几年来,老人凭着多年对“汉源街”的研究,他走访后用连环画画出了“汉源街”昔日的繁荣景象。

  “街上和茶馆繁荣的景象,现只存在于图画中!”李明安说。

  如今,在雅安的一些老街巷或是乡村的老茶馆里,还能看到一样的场景。

  “有时还会在茶馆里听到很多有用的消息。”家住雨城区张家山路的吴刚今年68岁,每天都会提着鸟笼在苍坪山的一个老茶馆里喝茶。

  吴刚说,茶馆不仅是朋友们聚会的地方,自然也成为信息交流的中心。    

  这40年来,茶馆的功用已悄然发生变化。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各种新型的文化娱乐设施兴办,现代歌厅、娱乐中心、老年活动室等逐渐遍及城乡各地,作为信息和文娱节目载体的电视机和快捷的通信工具电话,逐渐普及,茶馆的功能逐渐被取代了。

  如今,在市区也有很多装修精美的茶馆,但这些茶馆已然上升到茶文化的高度。很多人在茶馆里早已不是单纯的会友,更是是商务或是茶文化方面的享受。

  手机:

  快速发展的“朋友圈”

  “哇,居然在北京,快给我带着礼物回来!”“最好把八达岭长城给我带回来——我说的是照片”……

  11月4日,家住雨城区凤鸣乡顶峰村的王超带着爱人一起到北京旅游,他刚发了一条在北京八达岭长城旅游的微信后,一长串的留言就来了。

  有送祝福的,有表示羡慕的,有调侃的,王超的众多亲朋好友在他的“朋友圈”里开始热闹起来。

  “如果是在20多年前,要想与亲朋好友分享旅游的过程和美景,只有等到回到家后,拿照片或是讲给大家听!”王超的父亲王明洪说,“真不敢想像,一个小小的手机,仅仅是发个‘朋友圈’,就能让众多朋友们都‘聚’在一起了。”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移动电话从“大哥大”的形式出现国人的面前,手机功能也越来越强大。

  30多年来,手机改变着我们生活;手机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

  尤其是2012年手机微信上线后,一个电话,一个短信才能通知朋友聚会方式,已被微信的“朋友圈”所代替。

  “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同时可通过其他软件将文章或者音乐分享到‘朋友圈’。用户可以对好友新发的照片进行‘评论’或‘赞’,其他用户只能看相同好友的评论或赞。”王超说,这种与朋友的交流方式,简便快捷,还能一起分享快乐。

  原本茶馆里的分享,变成了手机里的分享。甚至是通知人聚会,也可以在微信里建个朋友群,在群里通知一声,所有人就能收到……

  微信“朋友圈”是一个汇集圈内朋友状态、各类文章信息,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显然是一个属于圈内人的“公共场所”。

  当今社会,作为现代科技发展和工业现代化成果之一的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通讯工具。

  使用手机在“朋友圈”发送微信,转发各类文章、信息,是人们互相之间交流、沟通、联络、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人们之间的联系因此变得更加迅捷、轻松、方便。

  但是,凡事有利有弊,曾有新闻报道称因在“朋友圈”转发微信和发表评论,被认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而造成“吃官司”的情况。目前,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法规,不让未曾核实的事情和谣言在“朋友圈”里发酵……

  “我们都知道,微信‘朋友圈’绝不是随意放言、口无遮拦而又平安无忧、任性潇洒的封闭保险箱,在圈子里同样要自律慎言。”在采访中,很多人都提到,他们在使用微信时更多是发表自己的生活状态,而不能发违反相关法规的信息。

  从茶馆到手机,“朋友圈”的变化,也向众人提出挑战。

  目前,针对微信“朋友圈”平台对于个人账号发送的内容,存在管理的难点,以及微信传播都在熟人朋友圈里进行,还缺乏有力的监管手段等问题,相关部门也正在思考着如何更好地管理和监管好“朋友圈”,净化“朋友圈”的环境。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黄伟

赞(828)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油添醋网 » 科技发展让“朋友圈”不受地域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