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添醋网加油添醋网

新华全媒+丨英雄披甲征太空——记神舟十五号航天员

  新华社酒泉11月28日电 题:英雄披甲征太空——记神舟十五号航天员神舟十五

  新华社记者

  2022年11月28日,新华雄披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全媒

  执行号飞行任务的丨英3名航天员首次公开亮相——时隔17年再度飞天的费俊龙、执着坚守24年终圆飞天梦想的甲征记神邓清明、12年如一日艰辛训练换来首次太空之旅的太空张陆。  

  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在飞船模拟器内训练(2022年10月8日摄)。舟号新华社发(孔方舟 摄)

  大漠胡杨寒冬日,航天英雄披甲征太空。新华雄披

  作为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全媒最后一棒,他们将带着祖国和人民的丨英期望重托奔向“天宫”,踏上为期6个月的甲征记神飞天之旅。

  作为即将入驻中国空间站的太空新家人,他们将和已经在太空出差半年的舟号战友——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胜利会师”,在中国人自己的航天“太空家园”里留下一张载入中国航天史册的“全家福”。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新华雄披第十次载人飞行,他们还将在太空见证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正式建成的圆梦时刻。

  费俊龙:“飞天就是我的职责使命”

  2005年10月,费俊龙与战友飞赴苍穹,开始了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活动。  

  费俊龙参加人站联试舱外服操作训练(2019‎年‎6‎月‎29‎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 摄)

  第一次吃热饭热菜、第一次用太空睡袋睡觉、第一次脱掉舱内航天服进入轨道舱……他们在太空创造了许多个第一。

  “龙腾九天”似在昨,一十七年如电抹。

  17年后,费俊龙再一次作为指令长为国出征。他说:“我的职业是航天员,飞天就是我的职责使命。”

  1998年1月,费俊龙从1500多名优秀空军飞行员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一员。

  进入航天员大队那一天起,他和战友们就开始了难度极大、标准极高的训练。同时,训练本身又是选拔的过程。费俊龙说,每个人都时刻准备着——上天,一定圆满完成任务;不能上,就从头再来。

  神舟五号任务中,杨利伟一飞冲天,落选的费俊龙训练更加刻苦。

  为熟悉飞行和操作程序,他经常钻进飞船模拟器中,一待就是大半天,还把近40万字的飞行操作手册全背了下来,复杂的飞行程序、操作要领以及各种应急处置方案,全部做到了不查手册就能处置。  

  费俊龙(右)和张陆在组合体模拟器内训练(2022年9月20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 摄)

  一次教员问:“导致某异常情况返回的故障模式有几种?”费俊龙不但说出了标准答案,还有理有据地进行了补充说明。

  最终,费俊龙顺利入选神舟六号任务乘组,于2005年10月12日实现飞天梦想。

  天外归来后,他走上了管理岗位,担任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等职,但“飞天的使命职责”从未随时间的流逝而有半点动摇——17年来,他的各种训练从不停歇。  

  费俊龙参加人船联试(2022年3月28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 摄)

  就这样,费俊龙顺利入选神舟十五号任务乘组。

  任务训练时,他要求乘组一定要考虑到天地差异,一丝不苟将动作做到位。比如安装零件时,他从包里拿出一个小配件,就合上包,将包固定,再拿一个,再合上。他说,在太空,如果不合上包,配件就会飘出来,如果钻到舱内设备里,有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

  水下训练是非常耗体力的一项训练,而水下验证试验比水下训练时间更长更累。  

  费俊龙(右)在进行水下训练(2022年9月16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 摄)

  有一次做水下验证试验时,要进行舱间电缆堵帽安装工效验证,数十个堵帽依次分组安装。安装完第一组时,已经检验出工效不合格的地方,但他不想这么简单地下结论,坚持要将各个作业点的全部堵帽安装完。那天,他穿着厚重的水下训练服,戴着厚厚的手套足足花了一个小时,才把8组堵帽安装完毕。出水后,他顾不上休息,第一时间向科研人员分享自己的体验。

  “能够再赴太空,内心仍然很激动。”费俊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无比期待“游”入宽敞舒适的太空家园,无比期待和神舟十四号乘组在太空相会,也无比期待走出舱外,漫步太空。

  邓清明:“宁可备而不用,决不用而无备”

  2022年11月28日,身着蓝色航天服的邓清明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面带微笑,信心满满地回答记者提问。  

  邓清明准备参加训练(2022年3月28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 摄)

  这是他第三次出现在问天阁。不同的是,这次是他成为航天员后首次以主份的身份在这里亮相。

  为了这一刻,他整整等了24年10个月。而当年并肩进入航天员大队的我国首批14名航天员中,8人圆梦太空,5人早已停航离队。

  56岁的邓清明说:“逐梦苍穹的路上,我从没想过放弃。”

  1998年1月5日,邓清明成为航天员大队其中一员。几年刻苦训练后,他取得了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资格。

  可当时,中国载人航天刚刚起步,飞天的机会寥寥无几。在隔几年才会到来一次的任务面前,所有航天员都要进行严格的训练和选拔,按照综合评价排名确定主备份人选。很多科目考核的第一名和最后一名成绩相差不大,甚至只有零点几分。  

  邓清明(左)和张陆在组合体模拟器内训练(2022年9月20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 摄)

  而就是这细微的差距,一次次让邓清明与飞天失之交臂。但每次任务结束后,他都要在最短时间内给自己“归零”,重新迎接新的挑战。

  “在飞天逐梦的道路上,不管如何艰难,我从未想过放弃。”邓清明说,“无论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

  2013年,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后,邓清明作为“备份”马上收拾行李,准备回京给天上的战友做支持工作。这时,任务总指挥长走了过来,用拳头在他们3名备份航天员肩上轻轻捶了两下,又竖起大拇指。

  邓清明说,这是一种信任,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激励。

  第二年,5名战友停航停训,离开了航天员大队。从那时开始,邓清明便成了我国首批航天员中唯一一名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却仍然在参加学习训练和任务备战的现役航天员。

  备战神舟十一号任务时,邓清明和航天员陈冬分在了一组,参加为期33天的地面组合模拟验证1:1试验。

  33天,两个人几乎与世隔绝。不到10平方米的密闭舱内,他们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完全模拟神舟十一号在轨飞行任务的全部内容,其中包括近乎残酷的72小时睡眠剥夺训练。

  最终,邓清明和陈冬高质量完成了任务,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正式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遗憾的是,神舟十一号任务的最终人选确定,邓清明再一次与飞天无缘。

  得知结果的那一刻,邓清明心里五味杂陈。在他看来,这可能是他离飞天梦想最近的一次,也极有可能是他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次机会。

  发射任务结束后,他回到家,打开房门,映入眼帘的是满满一桌丰盛的饭菜。妻子和女儿说:“欢迎英雄回家。”

  看到这一幕,邓清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低头走进卫生间,打开水龙头,在“哗哗”的水流声中,对着镜子哭得酣畅淋漓。之后,他又洗把脸,装作若无其事地回到饭桌前坐下。

  这时,一直等在桌边的妻子对他说:“这些年的付出是值得的,你值得我尊敬,也为孩子做出了榜样!你永远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守得云开见月明。

  近两年来,随着空间站任务的实施,我国的载人飞行任务越来越频繁,仍在坚持训练的邓清明成功入选神舟十五号乘组,期盼了24年的飞天圆梦机会到来了。

  可世界上哪有平白无故的幸运呢?邓清明说,只有经过磨砺,才能收获良机。

  神舟十五号任务繁重,太空出舱的次数超过以往,需要加大水下训练强度次数。每一次,他都要穿着厚重的训练服,在水下一操作就是好几个小时。每次出水后,他的贴身衣服全都湿透了,手也抖得握不住筷子。  

  邓清明参加人船联试(2022年3月28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 摄)

  训练时,邓清明说的最多的就是“再来一次”。

  第一次在水下练习上脚限位器时,邓清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脚塞进去一半,一不小心没稳住,脚又滑脱了。折腾了20分钟,他才成功。

  “再来一次!”“再来一次!”“再来一次!”  

  邓清明在进行水下训练(2022年9月26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 摄)

  当天的训练结束后,他要求再单独进行上机械臂练习,直到熟练为止。

  “我一直坚信,宁可备而不用,决不用而无备。”邓清明说,“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感谢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感谢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攻坚克难,让我们在太空有了自己的空间站,让我等到了圆梦的机会!”

  张陆:“虽然我是首次飞天,但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

  生于湖南常德的张陆,天生一副好嗓子,从小喜欢唱歌。

  记者问:“为什么要放弃唱歌,选择当一名飞行员?”

  他说:“如果我选择当歌手,我永远不可能有机会驾驶飞机在祖国的蓝天上飞翔,但是如果我选择当一名飞行员,我会在蓝天上骄傲地歌唱。”

  就这样,张陆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  

  张陆参加人船联试(2022年3月28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 摄)

  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

  一次夜间飞行训练,张陆驾机刚起飞不久,突然听到“哐当”一声,机身剧烈摇晃。他来不及多想,下意识稳住驾驶杆,减小飞机仰角,并按故障预案操作,最终平稳着陆。

  事后检查发现,飞机进气道被鸟撞了一个20厘米左右的大坑。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那天,发射的盛况让他热血沸腾,他开始向往航天员这个职业。

  2009年,我国开始选拔第二批航天员,已是空军某团空战射击主任的张陆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甘愿为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身!”一年后,他和战友们面对五星红旗庄严宣誓,从此开始了逐梦九天的征程。

  通往太空的道路,从来没有捷径。

  刚开始,张陆最忌惮的是超重耐力训练。他说:“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里,要承受8个G的重力加速度,相当于8倍自己体重的重量无死角地挤压着全身,感觉五脏六腑和喉管都被压扁,还有一种强烈的窒息感,眼泪也会控制不住地甩出来。”

  起初,他的这项成绩是二级,相当于良好。于是,张陆到处请教,反复揣摩,经过多次训练后,成绩达到了一级标准。

  张陆说,训练难度最大的是模拟出舱的水下训练,也是他们训练时间最长、体力消耗最大的一项训练。

  神舟十五号任务中,他们不但要多次出舱,而且舱外爬行的距离也会大大增加。他说:“出舱爬行就像攀岩,前几米爬得很快,但是越往后体力消耗越大,就越难操作。”

  要想在浩瀚的太空顺利完成任务,就需要在地面反复地进行强化训练。

  水下训练服相当于一个“人”形飞船,是个刚性结构,张陆的肩比较宽,每次把自己的两只胳膊塞进服装或者出服装,都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另外,在水里一待就是五六个小时,整个人的四肢被固定在水下服里,身上痒了痛了都只能咬牙坚持。  

  张陆在进行水下训练(2022年9月23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 摄)

  事实上,进入航天员大队的12年间,张陆很少度过一个完整的周末,连妻子一直想让他陪着去天安门看升旗的愿望也没能实现。

  2022年11月28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大厅里,媒体将镜头齐齐对准首次亮相的张陆。这是他成为航天员后,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

  谈起将要执行的神舟十五号任务,张陆信心满怀:“虽然我是首次飞天,但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太空,我来了!”(记者黄明、李国利、张汨汨、黄一宸,参与采写:占康)


赞(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油添醋网 » 新华全媒+丨英雄披甲征太空——记神舟十五号航天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