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添醋网加油添醋网

以“聚才洼地”成就“发展高地”_

我市积极探索“产才融合”有效路径——

以“聚才洼地”成就“发展高地”

产业、聚才洼地城市、展高人才是聚才洼地一个“金三角”。产聚而城兴,展高城兴则才汇,聚才洼地才汇而更上层楼。展高

近年来,聚才洼地我市突出光伏、展高半导体、聚才洼地智能家电、展高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聚才洼地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展高建立以产聚才、聚才洼地以才兴产、展高产才融合机制,聚才洼地大力开展招才引智,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以“人才洼地”成就“发展高地”,以人才“第一资源”推动发展“第一要务”。

2022年,我市在全省“赛马”评议中年度总评、经济总量增速、科技创新指数增幅均居全省第一,“千企百校”大学生云招引荣获全国“百佳案例奖”,获评“2022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过了一山,再攀一峰。在人才“第一资源”的有力支撑和保障下,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总体上延续了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交出了首季“开门红”的优异答卷。在省季度“赛马”评议中,经济运行连续5个季度全省第一、营商环境连续4个季度全省第一。

“制”上谋划,汇聚“最强大脑”

从“环滁皆山也”变身“环滁皆产业”,滁州发展蝶变的背后,是全市“一盘棋”新格局下,广聚人才发挥的关键性作用。

我市坚持把完善政策机制作为推进产才融合的先手棋,将人才引育与产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推动全市上下形成“围绕产业抓人才,抓好人才促产业”的广泛共识。

坚持一体规划。将人才发展作为“十四五”产业规划重要内容,协同组织、发改、经信等多部门一体谋划布局。启动实施新时代“满天星人才计划”,紧扣全市资源禀赋、产业布局,统筹推进“十百千万”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聚才汇智“五星”工程,推动人才工作深度嵌入全市产业发展战略。

坚持一体部署。市委连续两年新春第一会均聚焦“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同步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质量突破年”活动,逐年量化指标任务,建立职责清单。市领导带头召开企业家人才早餐会、人大代表座谈会、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会等,千方百计引人才、招项目,示范带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蔚然成风。

坚持一体评估。将人才工作纳入全市“三看三比”项目巡回检查内容,列为县域经济、园区考核重要内容,提升人才发展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中比重,作为领导干部考核奖励与晋职晋级重要依据,压实产才融合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产”上落子,加速“双向奔赴”

产随人聚,业随人兴。

我市坚持树牢“以产聚才、以才兴产”工作导向,不断招项目、引人才、增动能,通过源源不断的项目支撑、人才支持,扩投入、兴产业、强实体,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入融合。

围绕产业链配置人才链,绘制战新产业高端人才图谱,首创发布“高精尖缺”人才“四海招贤”榜,持续开展“院士助滁”等活动,瞄准行业“顶尖大咖”精准揽才。先后引进23名高层次人才,集聚产业英才400多人,累计集聚院士助滁78人。

聚焦“八大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定期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加大“校地合作”力度,一次性从省内10所高校引进20名专家学者驻点产业链专班挂职指导。开展大学生“千企百校”系列招聘活动,先后举办“2+N”招聘会2600多场,靶向引进大学生2.1万多人,技术技能人才8万多人,帮助企业招工引才超10万人。实施“制造匠心”培育行动,在高校开设“光伏班”“苏滁班”等“冠名班”“定制班”,新培训专技人才2.5万人,高技能人才近5000人。

支持龙头企业家参加高端培训,扩大“朋友圈”,提升“影响力”,先后选送17名本土优秀企业家赴长江商学院等高端机构学习。实施“新滁商”培育工程,开设“滁商大讲堂”“滁商云讲堂”,每年培训企业经管人才6000余名。建立“企二代”人才库,打造优秀企业家后备梯队。

以“人才汇聚”推动“产业汇聚”,要的是让人才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事业能出彩。

我市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建设一批高水平企业创新平台。去年,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19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0家,总数突破1000家,稳居全省第3。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扎实推进与南京、上海杨浦区、长三角人才联盟城市合作交流,深化政校院企协同创新,成立中国光伏材料研究中心、安徽省半导体与智能传感产业研究中心,4家院士工作站进入省科技厅考察,居全省第1位。新建省级研发平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海智基地近50家,均居全省前列。

与此同时,还高频次开展交流合作。成功举办“智汇滁州·会客虹桥”人才活动,连续3年发布“揭榜挂帅”核心技术170多项,榜金近6亿元,吸引300多个高层次人才团队来滁洽谈合作。主动对接高校院所,首聘10家高校新时代“人才强市合伙人”,实施大院大所合作项目65个。开展“校企双聘”,遴选53名在校博士到企担任“科技副总”,21名企业高层次人才挂任在滁高校产业教授。

“圈”中发力,激活“一池春水”

北枕淮河、南临长江,地处合肥、南京之间的滁州,如何破解“虹吸效应”走出“人才困境”,打造“聚才洼地”,关键在于落实政策、做细服务,在涵养最优“生态圈”上发力,让人才“近悦远来”,释放创新创业最大活力。

我市始终聚焦打造“亭满意”亲商敬才环境,优化产才融合政策体系,打造“滁周到”服务品牌,以一流环境聚才兴产。

迭代升级引才惠企政策。改革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创新“以薪定才”“按薪补才”市场化评价方式,真正把人才评价话语权交给用人主体。出台“人才新政”,迭代升级以“支持用人主体引才育才、支持高能级平台建设、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等为导向的人才政策,在企业松绑赋能、降低引才育才成本等方面持续发力。

不断完善“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市、县两级均成立人才发展促进中心和企业服务中心,设立“一站式”服务专窗,开发人才服务网,制发“亭城英才卡”,集成76项专属服务,实现“一码享受、一卡通办”。累计建成园区人才公寓近2万套,积极引进沪苏浙教育医疗资源,建立分校、医联体15家;设立2.5亿元“天使投”基金、5000万元“人才贷”风险补偿资金,开发“人才担”、大学生“乐创滁州”贷,实现服务“零距离”、成长“零门槛”。

大力营造亲商敬才浓厚氛围。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集中表彰一批高层次人才和优秀企业家,树立重商爱才鲜明导向。设立企业“首席服务员”“助创专员”,坚持党委联系专家制度,开展“新春访万企”“我为人才办实事”等活动,市县两级走访企业3.2万家,协调解决各类诉求1.3万个。

赞(516)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油添醋网 » 以“聚才洼地”成就“发展高地”_